第0365章 杨如意大暴走-《我成了一条锦鲤》
第(2/3)页
相关稿子是不止时光网,基本上所有关注电影的专业媒体,综合媒体,都参与报道了,只是前后几天的区别。
有单纯关注《夜晚》这种一锤子买卖营销方式的。
有对流量演员探讨的——也不是单纯否定,也不是单纯肯定,因为季铭的存在,让这个简单的报导都没有了空间。最后基本都是说,流量如果拥有表演实力,还是能够锦上添花的。
反而是一下子触及到了流量演员的本质。
扛票房是扛不了的。
决定票房是决定不了的。
但如果片子质量可以,表演水准可以,那么流量演员将能够让电影有更多曝光机会,酒香也怕巷子深嘛,有流量在,就可以减少成为遗珠的可能性——媒体普遍谈到了两个例子,一个就是《百鸟朝凤》,当初制片人一跪,引滔天物议,成功将票房提高了很多。如果说有一个顶流在的话,可能不需要如此。另一个就是《白日焰火》,这个由廖帆主演,擒下柏林金熊最佳影片的华语佳作,最后也不过是刚刚破亿的成绩,同样在三大上大放光彩的《遇仙降》,最早的票房预期也是高于1亿的,这就是季铭作为顶流带来的曝光度和排片考虑。
锦上添花可以,雪中送炭很难——这就是流量于电影的意义。
所以说为了请流量,牺牲掉制作电影的经费,那是本末倒置,取死之道。
这种现象级的讨论热度,其实也是帮助《遇仙降》票房大爆的因素:
“今天去看电影吧?”
“有什么电影可看的?”
“看报道都说《遇仙降》还不错,要不去看看?”
“艺术片儿啊?”
“嗨呀,加强加强艺术修养嘛,去不去?”
“行吧,去呗。”
这样的讨论,在很多很多地方存在着,看电影不是刚需,大盘大小不定,能够把游移不定的人引到电影院来,那才是大爆的基础。
……
“季铭,这一次你是第一功臣,”王娟当先提出这个话题:“红包的事儿,你放心,我来催他们俩,要是手笔小了,看我不骂他们。”
季铭微笑。
“用你在这装好人。”刘副总也是兴奋啊。
宣有两种,一种是拿一个分账比例,另一种就是固定的行费。当初是基于和季铭的良好关系,而且后面还有《流浪地球》更大的合作,另外就是行工作也不重,所以京城文化对一个文艺片也没说一定要你拿出多少钱来,才给你行,而是定了个2.5%的比例。
通常来说,一部片子,票房中制片行能有36%左右,行分账在1.8%到5.4%之间,2.5%这个数字是比较客气的。
刘副总的兴奋中,其实还有一点点心疼。
但相对于巨大的回报来说,已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,这是白捡的钱啊。
“绝对让季铭满意。”喜田张总也是大口包揽:“季铭好歹也是我们喜田自己人,这个不用王总你来帮他。倒是你们,如果小气了,你们别忘了,季铭可是跟我们一家的。”
季铭继续微笑。
不搭腔。
今天来之前,他跟杨如意有一个对话,他也是第一次对杨如意产生了敬佩的情绪。
出门之前,杨如意让人出来,就他们俩在办公室里。
“今天如果谈到什么红包啊之类的,你都不要接话。”
“……什么意思?”
杨如意舔了舔嘴唇,有点紧张:“现在情况不一样了,哪怕说五个亿的票房,喜田大概能分到16,17个点,那就是8ooo万左右,去掉1ooo万的成本,净利润7ooo万,比公司去年一年赚的还多,都不说了,算是他们命好,咱们那个红包走人也行。可是现在,15个亿的预测,甚至可能更高,你知道么,光喜田,就能拿到3倍,2.4个亿!!”
“啊。”
“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,你当初的片酬只有1oo万,但是这15个亿里面,你是头号功臣,不可能让他们一个红包给你打了。”
“……但是合同里说明了呀。”
杨如意说到关键了:“对,合同里是这样的,如果咬死按照合同办事,也可以,我把你的新电影计划丢出去,明确告诉他们,不好意思,我们另外找人合作了。你是能扛得起15亿体量艺术片的人,按合同办事,那就按合同办事好了,便宜就让他们占一次,以后他们再有片子找你,也按照合同办事,一个亿就是一个亿,没二话。
你跟喜田的经纪约到期不再续,咱们自立门户。企鹅那边更别说了,找奇异果和阿里,全是它的对家。
第(2/3)页